佳人四季有百態(tài) 一顰一笑泥中來
在5月26日的非遺傳習大課堂上,一組名為《春·夏·秋·冬》的泥塑作品,讓所有在場的小朋友們目瞪口呆。
“天哪!老師,這是泥巴做的嗎?不可能吧?”“老師,這簡直就是個大活人啊!”這組震撼到小朋友們心靈的泥塑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就是本期非遺傳習大課堂的老師——棗莊泥塑傳承人劉進潮。
課堂伊始,劉老師先為大家講解了棗莊泥塑悠久的歷史文化并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多件獲獎作品,鬼斧神工的技藝讓泥人栩栩如生,小朋友們看得眼熱,一雙雙小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劉老師便帶領(lǐng)大家開始了今天的課題——制作國寶大熊貓!
首先將為大家分發(fā)下去的泥料分為三段,其中一段做成圓錐形,這就是熊貓的上半身,另外一段用掌心輕輕碾成球狀,這就是熊貓的小腦袋了。簡簡單單的一道步驟,卻讓平時抱著手機電腦不撒手、不善手耕的小朋友們犯了難。
“老師,什么叫圓錐啊?”“老師,我這個泥巴碾不圓!”耐心的劉老師為大家一一解疑,并手把手地教給大家如何給大熊貓加上眼睛和嘴巴。在用工具為大熊貓“點鼻孔”的時候,一位小朋友用力過大,把大熊貓變成了“二師兄”,引得旁邊小伙伴們的一陣歡笑,但是這位小朋友并不在意,索性將錯就錯把大熊貓徹底改裝成了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
“沒關(guān)系啊,我本來就是屬豬的,它變成小豬了我也喜歡,畢竟是自己做的嘛。”雖然偏離了課題,然而孩提時代的奇思妙想?yún)s讓人為之動容。
在劉老師的帶領(lǐng)下,大家又分別為大熊貓安上了手和腳,一只只活靈活現(xiàn)的國寶大熊貓便出現(xiàn)在了大家眼前。
可愛的孩子們繼續(xù)發(fā)動他們的奇思妙想,有的為大熊貓配上了竹子,有的還為大熊貓戴上了蝴蝶結(jié)。下課后,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捧著自己心愛的作品,迫不及待地與爸爸媽媽分享。
劉老師在課后激動地表示,這次能來到大課堂為孩子們教授棗莊泥塑這一獨特技藝,感到既驕傲又興奮,“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我作為傳承人感到責任重大,非遺傳習大課堂這樣的形式既能普及傳統(tǒng)文化,同時又可以借助孩子們的鮮活力量使之發(fā)揚光大,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