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活動 非遺“絕活”彰顯文化魅力
9月20日上午,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行。包括外交部領導、外國駐華大使、知名外企代表、中外媒體記者等在內的500余名中外嘉賓齊聚外交部藍廳,把目光聚焦山東。本次推介活動的主題是“新時代的中國:新動能 新山東 與世界共贏”。
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人楊乃東與王毅部長合影
東明糧畫傳承人韓國瑞與王毅部長合影
早上8時許,外交部南樓一層格外繁忙,參加活動的中外嘉賓陸續(xù)來到這里,簽到后準備進入藍廳。說起藍廳,這間位于外交部南樓三層的大廳的大名叫做外交部新聞發(fā)布廳,堪稱咱外交部“說大事”專用場地,因廳內藍色的主色調得名“藍廳”。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距離主題推介正式開始還有一個多小時,藍廳外的綜合展覽區(qū)已經有不少嘉賓、記者觀展。由山東省文化館(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區(qū)域內曹州面人、楊家埠木版年畫、東明糧畫、山東古箏樂等非遺“絕活”展示,令不少人駐足觀賞,贊嘆連連。
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活動曹州面人傳承人穆緒建
國家級非遺項目曹州面人的代表性傳承人穆緒建,一邊現(xiàn)場制作面人,一邊向大家講述這項非遺“絕活”的傳承故事。曹州面人是古曹州三絕“牡丹、面人和耿餅”之一,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菏澤穆李村是天下面塑第一村,全村2000多名男女老少幾乎都會捏面人。
在楊家埠年畫展位前,非遺傳承人楊乃東正將一張白紙平鋪在提前雕刻好的木版上。眼前的武門神、福字燈、金童子等惟妙惟肖的年畫,都出自這位濰坊楊家埠和興永畫店第十三代傳人之手。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于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和與其齊名的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年畫不同,楊家埠木版年畫采用木版套印的制作形式進行年畫生產,制作工藝別具特色。
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活動非遺靜態(tài)展示區(qū)
緊挨著年畫展位的是東明糧畫。由非遺傳人韓國瑞創(chuàng)作的一幅幅“糧食畫”,吸引了不少中外嘉賓駐足觀看。與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不同,這些糧畫由谷子、芝麻、小米、玉米、紅玉米、黃豆瓣、蠶豆、黑豆、紅豆、花種子等材料制作而成。東明糧畫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動,是中國悠久農耕文明歷史中的一種高超的民間技藝,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具有“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美好寓意。
在非遺靜態(tài)展示區(qū)內德州黑陶、博山琉璃、濰坊風箏、桃木雕刻民俗等14件代表性作品,體現(xiàn)了山東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山東傳統(tǒng)民居的大門上張貼著莒縣過門箋和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門神,充滿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令在場的嘉賓們駐足觀賞,并不斷的合影留念。
除了非遺視覺盛宴,現(xiàn)場宛轉悠揚的古箏曲聲始終縈繞在嘉賓們耳旁。《高山流水》等一曲曲古箏演奏都是出自山東古箏樂傳承人祝妍芳之手。山東古箏樂是中國古箏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長期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華麗柔美、剛勁明亮、音韻濃郁的藝術特點,在全國各箏派中具有鮮明的特色。
9時30分,外交部主持人宣布主題推介活動正式開始。首先播放宣傳片,在這段時長約8分鐘的“山東大片”里,從蜿蜒海岸到孔子故里,從改革開放到新舊動能轉換,山東向世界展示了它深沉厚重的歷史文化,靈秀斑斕的海岱景色,強勁有力的創(chuàng)新潛力,面向未來的發(fā)展前景。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出席主題推介并致辭,外交部黨委書記張業(yè)遂出席;省委書記劉家義致辭,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進行推介;外國駐華使節(jié)代表應邀發(fā)言并與來賓互動交流。時長70分鐘的主題推介環(huán)節(jié),站上舞臺中心的山東向全世界不僅展現(xiàn)了充滿自信、飽含生機、活力與魅力的新山東,而且滿懷誠邀中外朋友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