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巧手傳非遺 一塊面團塑萬千
“今天我們的面塑作品用到了一次性紙杯,大家今后也可以發(fā)揮想象力,把家里用完的紙杯或其他物品二次利用起來。”9月8日,東營市市級傳承人楊梅走進山東非遺傳習大課堂,向?qū)W生們介紹東營河口面塑,并傳授了簡單的技藝,教大家利用廢舊的一次性紙杯及其他物品,制作面塑作品。
課堂上,楊梅一步步詳細地向?qū)W生們展示該如何做成一件完整的面塑作品,大家被形象可愛的面塑作品深深吸引,聽課便格外專心。
第一步是制作底座,“大家首先把太空泥在掌心和手腕之間推出去、拉回來,反復(fù)幾次之后即可得到一根長條,將其覆在平板上,一點點延展開就可以了。”看著大家略顯生疏的小手,楊梅便耐心地挨個指導,很快每個人都鋪好綠綠的“草坪”。
“我們把紙杯當作山坡,還是用綠色,同樣鋪滿就可以了。”這回,學生們熟練了許多,有幾名學生不待老師指導便自主完成了這一步驟。
接下來要擺胡蘿卜,只見楊梅嫻熟地拿起一塊塊橙色的太空泥,在手中揉搓幾下便成了型,一根根擺放在山坡上,還用綠色做了葉子來點綴,顯得越發(fā)生動形象。楊梅安撫著大家躍躍欲試的心情,叮囑道,“胡蘿卜可以大小不一,這樣整個作品才能更有靈性而不死板。”
最重要的一步,制作小白兔。潔白的身體,烏溜溜的眼睛,圓圓的腦袋,靈活的耳朵……一只只形態(tài)各異的兔子在學生們手中逐漸成型,將其安置在山坡頂,整個作品便完成了。
“老師,教我做個蘑菇吧。”“老師,我想放一朵花。”腦筋靈活的學生們紛紛向老師“求助”,大家都想要做出一片更為鮮活的“大草原”。
楊梅認為,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面塑制作來認識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了解并傳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孩子們很喜歡面塑,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鼓勵,督促我在這條道路上更好更遠地腳踏實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