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彩虹——講給孩子們的非遺公開課德州窯紅綠彩走進鐵西南路小學
“德州窯紅綠彩”屬于釉上陶瓷彩繪,它是一種極具北方民間特色的彩瓷。色彩主要以紅彩、綠彩為主,用色大膽,對比強烈,風格鮮明,文化底蘊豐腴深厚,有“歷史的彩虹”之稱。
近日,按照山東省文化館(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關于開展“講給孩子們的非遺公開課”的安排,德州市文化館(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市級非遺項目德州窯紅綠彩制作技藝走進鐵西南路小學,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劉宇為該校五年級學生帶來了一堂內容豐富、交流互動的非遺公開課。
課程開始,劉老師為學生們講解了德州窯紅綠彩的歷史背景、文化意義和燒制技藝流程,學生們仔細聆聽,耐心觀看,通過自己的理解反向講述德州窯紅綠彩的相關知識。 劉宇利用PPT課件向同學們展示了德州窯紅綠彩瓷在當下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使學生們感受了德州窯紅綠彩瓷的創(chuàng)新魅力。
體驗環(huán)節(jié),在傳承人劉宇和李彥杰的指導下,學生們自己動手彩繪紅綠彩瓷盤,感受紅、綠顏色在瓷上的應用及對比。因為是初次在瓷上彩繪,加上對顏料的掌握不熟練,學生們很難畫出理想的畫面,傳承人老師手把手的教授并耐心鼓勵他們,靜下心來的學生們都化身小小工匠,認真構圖,細致填色。他們把紅綠彩瓷的創(chuàng)新精神運用到自己的作品創(chuàng)作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使創(chuàng)作的紅綠彩瓷作品生動有趣,富有朝氣。學生們終于完成了屬于自己的紅綠彩作品,他們積極分享,樂在其中。這不僅是他們體驗非遺的成果,也是他們對非遺的理解和自己的情感表達。
此次講給孩子們的非遺公開課反響良好,活動受到學校老師的高度贊譽,隨堂的老師高興的說道這種非遺進校園的形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他們在非遺體驗過程中展開的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新精神非常寶貴,這種無形的力量對孩子的課堂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活動也是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對話孔子”——百項文旅活動的組成部分,為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的舉辦營造了濃厚的氛圍。9月,山東省文化館“講給孩子們的非遺公開課”系列活動將繼續(xù)在威海等地開展。
撰稿:霍美君 姬春雪
圖片:德州市文化館提供
編輯:李想
審核:王學義
簽發(fā):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