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相見·榴美好”文旅推介暨非遺展示——棗莊周活動在山東省文化館成功舉辦
9月30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保護傳承,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山東省文化館(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棗莊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棗莊市文化和旅游發(fā)展中心、棗莊市文化館(棗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棗相見·榴美好”文旅推介暨非遺展示——棗莊周在山東省文化館開幕。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張百科,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副處長張傳英,省文化館黨總支書記、館長、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趙新天,省文化館副館長、省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芹,棗莊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棗莊市文化和旅游事業(yè)發(fā)展中心主任李從望,棗莊市文化和旅游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王煒燕,棗莊市文旅局藝術非遺科科長王燕華,棗莊市文化館館長孫輝等領導和200余名觀眾參加活動。
棗莊,作為大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大運河不僅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水道,更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紐帶。本次活動以“棗相見·榴美好”為主題,以榴娃為第一視角,帶你逛棗莊文旅推介非遺展為開端,推出“榴”美景、“榴”美食、“榴”美品、“榴”美俗等4大主題活動,推出展館、市集、展演3項重點活動。
展館內設置“織繡運河”“入窯一色”“鑿刻雕琢”“妙手巧塑”四個主題專區(qū)共展出棗莊民間縫繡技藝、龍氏制衣、盤扣、傳統牛皮具、蠶絲被、陶瓷技藝、伏里土陶、土陶技藝、鑄鐵技藝、葫蘆刻繪、烙畫、刻瓷、核雕、木雕、鋦瓷、金銀細工、浮雕技藝、剪紙、面塑、泥塑186組非遺作品,以及棗莊文旅文創(chuàng)產品展示區(qū)、青銅編鐘體驗區(qū)、棗莊八景集章區(qū)、魯班鎖組裝區(qū)、古箏彈奏區(qū);并設置古城迎賓造景、古城剪影造景進行與觀眾打卡互動,展現棗莊美景。本次展覽將持續(xù)到10月30日。市集開市時間為10月1日至7日,設置棗莊兩大景區(qū)臺兒莊古城及滕州微山湖濕地兩地展位,邀請更多參觀觀眾關注棗莊景區(qū)及棗莊更多美景。展示及現場制作包括辣子雞、菜煎餅、地瓜棗、王開豬頭肉、張汪板鴨、石榴汁等在內的棗莊特色美食,宣傳展示棗莊美食的蓬勃生機和魅力,為廣大參觀者奉上一場精彩的棗莊特色美食盛宴。在市集內做好“善國善匠、棗城往事、薛國尚品、匠心榴鄉(xiāng)、亭有匠心、臺城有禮”等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的推廣營銷工作,包括嶧城魯筆、烙畫、剪紙、面塑、活瓷杯等棗莊特色產品的精選匯集,為大家提供一個富有棗莊特色產品的十一黃金周購物體驗。
山東省文化館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十六市非遺保護工作的溝通與協調,將山東省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打造成為全省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品牌展覽,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講好山東故事做出文旅人的貢獻。

撰寫:丁晨晨
圖片:高攀
編輯:李想
審核:王福成
簽發(fā):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