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多個項目入選文化部2016年度文化志愿服務典型
日前,文化部公布了2016年度文化志愿服務典型,我廳組織開展的“齊風魯韻大舞臺廣西巡演”等3項活動入選文化部“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典型案例;濟南市群眾藝術館的“新市民 新課堂”公益性藝術普及等5個項目入選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典型案例;東營市墾利區(qū)“舞動紅扇”文化義工隊等3個團隊入選文化志愿服務團隊;濱州市沾化區(qū)古城鎮(zhèn)蘭尊俠等4名文化志愿者入選文化志愿服務個人。
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制度建設,出臺了《山東省文化志愿服務實施辦法》,鼓勵和引導有文化藝術專長、自愿為基層群眾提供文化志愿服務的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文化志愿服務內容日漸豐富,品牌項目不斷增多,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影響力日益擴大,文化志愿服務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發(fā)展,有效發(fā)揮了文化志愿服務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按照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報送2016年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有關材料的函》的要求,我廳面向全省進行了申報選拔。在各市初審的基礎上,組織召開專家組評審會,并報廳黨組同意,推薦5個項目、3個團隊、5名個人申報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典型。此次入選文化部典型的項目、團隊和個人是我省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優(yōu)秀代表,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全省各級文化志愿服務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化系列活動、流動文化志愿服務、培訓講座等活動,踐行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傳播了正能量,營造了向上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
二是內容豐富,受眾面廣。緊扣群眾實際文化需求,以各類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公共文化走進新農村、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把文化成果送到田間地頭,送給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特殊群體文化權益,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三是參與廣泛,形成品牌。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省文化志愿者服務隊伍從公職人員到社團成員到基層村民超過20萬人,組織機構3百余個,形成省、市、縣、鎮(zhèn)、村五級服務網絡體系。“齊風魯韻大舞臺”、“幸福文化快線”、“鄉(xiāng)村儒學百村行”、“舞動紅扇”等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深受省內外百姓喜愛,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
文化部公布的2016年山東省文化志愿服務典型名單
一、文化志愿服務示范活動典型之“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典型案例
1.齊風魯韻大舞臺廣西巡演
執(zhí)行單位:山東省文化廳
2.山東青島文化志愿者新疆阿克蘇行
執(zhí)行單位:山東省青島市文化館
3.西藏日喀則公共文化骨干赴山東濟南業(yè)務培訓
執(zhí)行單位:山東省圖書館
二、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典型案例
4.青島市五王藝術團文化志愿服務“微演藝”六進公益演出
執(zhí)行單位:山東省青島市文化館
5.“新市民 新課堂”公益性藝術普及項目
執(zhí)行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群眾藝術館
6.“精彩生活 幸福使者”系列文化志愿服務活動
執(zhí)行單位:山東省文化館文化志愿服務隊
7.“國學百村行”送儒學下鄉(xiāng)
執(zhí)行單位: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九間棚鄉(xiāng)村儒學院
8.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qū)愛心文化聯盟
執(zhí)行單位: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qū)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
三、文化志愿服務團隊
9.山東省青島群星兒童劇社
10.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qū)“舞動紅扇”文化義工隊
11.山東省日照市文化館志愿服務隊
四、文化志愿服務個人之文化志愿者
12.蘭尊俠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古城鎮(zhèn)洼李村農民
13.劉漢義 山東省山東省貿促會辦公室文秘科科長
14.崔 藝 山東美術館志愿者
15.朱偉華 山東省濰坊一家人公益服務中心理事長
入選文化部2016年文化志愿服務典型簡介
一、文化志愿服務示范活動之“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典型案例
1.齊風魯韻大舞臺廣西巡演
由省文化廳主辦、省文化館承辦的2016年“春雨工程”齊風魯韻大舞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巡演活動于6月26日至7月2日在廣西成功舉辦。巡演節(jié)目精挑細選,獨具齊魯風特色,涵蓋山東琴書、快書、魯西南吹打樂等等,既有獲群星獎的節(jié)目又有接地氣的演出,既有專場又有與兄弟省文化志愿者之間的互動展演。短短幾天時間,來自全省各地30多名文化志愿者走進廣西南寧市、防城港市、崇左市大新縣、江州區(qū)等地,奉獻了7場精彩演出,吸引2萬多觀眾現場觀看,收獲一路掌聲、笑聲,受到一致好評。
2.青島文化志愿者新疆阿克蘇行
2016年9月5日至9日青島市文化志愿團新疆行活動在阿克蘇舉行,本次活動以大舞臺、大講堂、大展臺為活動載體,為邊疆少數民族同胞送上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青島市群星“五王藝術團”兒童劇社,為新疆阿克蘇的孩子們連續(xù)演出三場兒童劇《丑小鴨》;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精心創(chuàng)作的40余幅、極富青島地方特色的剪紙作品,在阿克蘇市博物館進行公益展出;首次在阿克蘇當地設立有關非遺保護、檔案工作標準化管理培訓班,把當地基層群文干部納入青島市公益培訓輔導體系中。
3.西藏日喀則公共文化骨干赴山東濟南業(yè)務培訓
2016年9月19日至24日,省文化廳主辦、省圖書館承辦的西藏日喀則公共文化業(yè)務骨干培訓班在濟南成功舉辦。來自日喀則地區(qū)的共25名公共文化業(yè)務骨干參加了培訓。本次培訓班在充分和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廳、日喀則文化局充分溝通的基礎上,設置了內容豐富的課程,涉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與服務、數字文化建設與服務、“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等重點內容。此次培訓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兩地文化工作者的交流,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典型案例
4.青島市五王藝術團文化志愿服務“微演藝”六進公益演出
2013年起青島市文化館聯合“五王藝術團”等文化志愿團隊,以滿足群眾實際文化需求和文化發(fā)展需要,面向群眾,扎根基層,整合統(tǒng)籌各方面資源,組建了由社會各界文化志愿者組成的志愿團隊, 創(chuàng)新開展了文化志愿服務“微演藝”六進公益演出活動。“微演出”在人流密集、受眾較多的如商場、機場、火車站、汽車站、書店、市場等公共場所,以“不期而遇”的形式,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與經典文化藝術“美麗邂逅”。集中展示了“三小三大”的活動亮點:小規(guī)模大呈現、小制作大效益、小創(chuàng)新大驚喜。演出隊伍小,時間短,投入少,甚至沒有舞臺,卻勝似舞臺,讓觀眾近距離地感受精品藝術的魅力,既弘揚了文化志愿服務精神,又傳播了先進文化,以全新的文化志愿服務形式助推文化惠民活動的深入發(fā)展。 2016全年演出1100余場,服務群眾210余萬人,成為青島市公共文化服務新的文化品牌。
5.“新市民 新課堂”公益性藝術普及項目
濟南市群眾藝術館開展的“新市民·新課堂”公益性藝術普及項目正式啟動于2007年5月,最初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城市下崗職工及其子女等社會弱勢群體舉辦的文化藝術輔導。經過多年的省會城市文化藝術資源整合,目前培訓藝術形式涉及聲樂、器樂、舞蹈、表演、美術、書法、化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等多個類別,志愿者人數多達360余人,截至2016年10月,累計開辦公益性藝術輔導培訓(陣地培訓、基層示范點培訓)近2000個班次,受眾市民30多萬人次。
6.“精彩生活 幸福使者”系列文化志愿服務活動
“精彩生活 幸福使者”系列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是山東省文化館自2014年以來重點打造的文化志愿服務項目。項目以“弘揚優(yōu)秀文化,傳承齊風魯韻”為宗旨,以“名家講畫”、新六藝學堂文化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薪授藝和互動式課堂、暖陽關愛等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通過“幸福使者”播撒美的種子,引導人們用文化扮靚“精彩生活”。截至目前,共開展系列文化志愿服務活動50余場,服務受眾達2萬余人,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吸引社區(qū)、學校、企事業(yè)單位的積極參與,影響力逐步顯現。
7.“國學百村行”送儒學下鄉(xiāng)
由臨沂市平邑縣文廣新局發(fā)起,縣圖書館尼山書院牽頭,九間棚鄉(xiāng)村儒學院具體實施的“國學百村行”儒學講座和孝道下鄉(xiāng)活動,面向全縣120余個社區(qū)和農村,通過講座、文藝演出等形式,開展國學冬、夏令營等活動,年舉辦活動60余期,受益群眾12萬余人,在全縣掀起了鄉(xiāng)村儒學熱的高潮,引領了社會風尚。
8.萊蕪市萊城區(qū)愛心文化聯盟
萊城區(qū)“愛心文化聯盟”由萊蕪市萊城區(qū)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于2012年發(fā)起成立,堅持廣泛參與、以人為本的原則,倡導自愿參與志愿服務。截至目前,擁有“愛心文化聯盟”服務團隊12個(鎮(zhèn)、街道),“愛心文化聯盟”演出團隊50個,志愿者7000余人,年人均提供文化志愿服務時間超過200小時,每個團隊公益性文藝演出超過10場(次)。通過開展多層次的公益性文藝演出、村(社區(qū))藝術輔導與培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宣傳、文化信息技術普及、文化站及農家書屋志愿服務等,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較高藝術素養(yǎng)的文化志愿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愛心文化聯盟”隊伍建設管理機制,為廣大群眾提供了高水平的公益性文化服務。
三、文化志愿服務團隊
9.青島群星兒童劇社
青島市文化館群星兒童劇社創(chuàng)辦于2013年10月,作為公益性演出團體,劇社本著“文化惠民、寓教于樂”的理念,成功打造經典兒童劇目《丑小鴨》,3年來演出上百場,參加了“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 藝術彩虹”文化走基層、兒童劇進校園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服務群眾6萬多人次。
劇社現有的固定社員30人均從市文化館文化志愿者團隊中層層篩選招募的,包括專業(yè)院團離退休人員、專業(yè)院校畢業(yè)學生、常年參加業(yè)余文體活動的文藝愛好者,以及通過演出比賽涌現出的優(yōu)秀人才,涉及舞蹈、音樂、戲劇、等多個藝術門類。
10.東營市墾利區(qū)“舞動紅扇”文化義工隊
墾利區(qū)“舞動紅扇”文化義工隊成立于2013年6月20日,以“網格化管理”為城區(qū)及7個鎮(zhèn)(街)、1個社區(qū)管委會提供文化志愿服務。截止目前,團隊擁有義工600余名,均為經過區(qū)文化館專業(yè)輔導培訓的文藝骨干。多年來,“舞動紅扇”文化義工隊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戲曲票友大賽、消夏晚會等公益性文藝演出,打造了多支特色文藝表演隊,培養(yǎng)了一批社區(qū)文藝骨干和文藝愛好者,提高了全區(qū)居民的文化品位和素養(yǎng),為農村社區(qū)和城市社區(qū)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墾利靚麗的風景。
11.日照市文化館志愿服務隊
日照市文化館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3年,在招募文化志愿者的同時不斷將館內文藝骨干充實到志愿服務隊伍中,成立創(chuàng)作采風、非遺尋訪、輔導培訓、文化下鄉(xiāng)等4支文藝小分隊。組織開展“送文化·進萬家”公益文化走基層、“我為山村種文化”、社區(qū)公益培訓、尊老敬老助殘系列活動等各類志愿服務,送文化服務到群眾家門口,用愛心和行動溫暖老人,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受到群眾一致好評。非遺宣傳小分隊開展非遺宣傳30余次,協(xié)助上報了10余個非遺項目,挖掘非遺線索12條。由該館創(chuàng)作的廣場舞《好人就是咱自個兒》,獲 “幸福舞起來”山東省首屆中老年廣場舞大賽“最佳表演獎”。
四、文化志愿服務個人之文化志愿者
12.蘭尊俠
濱州市沾化區(qū)古城鎮(zhèn)洼李村人,中國曲協(xié)會員、山東省曲協(xié)會員、濱州市曲協(xié)顧問。1961年加入“沾化縣民眾鼓書院”,。積極參與立集趕會及其他文化活動,多年走街串巷的曲藝生涯,足跡遍跡濱州及濱州各縣區(qū)及桓臺、高青、壽光、墾利、利津周邊80多個鄉(xiāng)鎮(zhèn)。自60年代起,蘭尊俠每年都參加胡集書會(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與魏尊昌創(chuàng)演《東路大鼓》(也稱渤海大鼓)已成為胡集書會的支柱曲種。
13.劉漢義
山東省貿促會辦公室文秘科,山東省博物館志愿者。自2011年10月加入志愿者隊伍,年均服務時間300小時以上。常年堅持每周為觀眾提供兩場3個展廳的山東歷史文化展講解服務,積極參加送歷史文化進學校、進軍營志愿服務活動,倡導在舜文中學設立志愿服務站,為學生、機關單位等群體提供定制講解服務,探索形成“過展廳”“重點文物研討”培訓模式。5年來始終堅持激情投入、傾情向學、熱情服務,連續(xù)3年被山東博物館評為十佳志愿者,2014年獲第六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愿者之星提名獎。
14.崔 藝
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油畫專業(yè)學生,山東美術館志愿者。積極參與 “藝術星期五”進校園、“我們的手藝——山東美術館探索體驗手工坊”等文化志愿活動,利用所學策劃組織兒童公教活動并實施教學,開展了題為《西方油畫鑒賞》的藝術講座,策劃設計油畫課、創(chuàng)意素描課,帶領同學們走進繪畫的世界。
15.朱偉華
濰坊一家人公益服務中心理事長。在“文化惠民”工作中,既是組織者、管理者,也是演員、創(chuàng)作員。始終以文化惠民為己任,堅持服務基層群眾,每年策劃和組織開展100余場“文化進社區(qū)”、“商場快閃”、“舞動濰坊”等文化惠民演出;參與創(chuàng)演小品《賣手機》、器樂合奏曲《濰河暢想曲》、舞蹈《天路》等作品;動員各行業(yè)及不同年齡段演職人員500余人,組織戲曲,舞蹈,器樂,聲樂,編劇,小品,武術等團隊20余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群眾性文化活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孵化具有各個社區(qū)特色的藝術團隊服務社區(qū),挖掘組成了丁家社區(qū)的京劇演唱伴奏團隊、王家莊子社區(qū)的舞蹈團隊等20余個各具特色的群眾性文化團隊,使演員中有觀眾,觀眾中有演員,即是觀眾又是演員,實現全民參與文化活動,極大活躍和豐富了基層群眾文化活動。